丹东市振兴区:居民“点单” 社区“上菜”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 字体: 】? 【打印文章】

??8月的一天,丹东市振兴区福春六社区的工作人员刚刚上班,45号楼居民王静兰就来到便民服务中心,在网格员韩丽霞的引导下,拿着手机,对着屏幕轻轻眨眼。“阿姨,再点点头……好嘞,认证成功啦!”王静兰舒了一口气,轻拍韩丽霞的手说:“孩子,太感谢了,我哪会认证,每回都来麻烦你!”

??另一边,网格员冷艳华赶着去为行动不便的马殿平做养老资格认证。马大爷浓密的络腮胡,总把人脸认证系统“搞迷糊”。冷艳华主动对接社保中心,通过邮箱传送完成认证,免去了老人线下奔波的麻烦。

??认证之路的顺畅与曲折,恰是检验基层治理韧性的一块试金石。福春六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4600多名常住人口中有近1900名60周岁以上老人。社区党委书记付丽丽有个形象的治理口诀:“阵地15分钟可到,服务15分钟可到。”这便是社区精心打造的“15分钟双到”模式。

??服务的温度,还体现在跨越沟通障碍上。在一街社区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用流利的朝鲜语向朝鲜族居民朴大叔解释退休登记事宜。语言不通曾让社区工作人员为朝鲜族居民办理各类登记时感到颇为棘手。如今,“双语定制服务”落地生根——朝文版办事指南清晰明了,朝鲜语志愿者随时待命。一群被亲切称为“阿妈妮”的朝鲜族阿姨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环境整治、治安巡逻、巡江护河等活动。

??一街社区党委书记肖洋介绍:“阿妈妮们热情高,是社区居民间天然的‘黏合剂’。”2023年一街阿妈妮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协助办理退休认证等业务120余件。

??振兴区对“幸福”的雕琢,既有破旧立新的硬功夫,也有点滴浸润的巧心思。在老旧小区,推行“党建+改造+自治”模式;在物业管理小区,探索“居民提、社区议、物业办、集体评”机制;在商圈社区另辟蹊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面对37个老旧小区的“老年病”,振兴区开出“党建+改造+自治”综合药方,坑洼路平了,休闲广场亮了,“口袋公园”绿了……硬件更新的同时,物业服务提质同步启动。曾困扰某小区多年的雨天积水顽疾,最终在社区书记、物业经理、居民代表围坐议事的“三方联动”机制下根治。全区16个便民维修服务站深入社区,提供水电维修、疏通管道等低偿服务320余次,代收快递、代购菜品等暖心“跑腿”服务惠及620余人次。

??商圈社区里,党员成立“商户巡逻队”。同时,21个“暖蜂驿站”、12个“小哥食堂”为配送员提供歇脚之所。商圈设立的“爱心公益基金”,已帮扶困难群体300余人次,为特殊家庭托起70余个“饭碗”。

??在振兴区,治理的精耕细作,最终沉淀为居民脸上舒展的笑容。居民“点单”,社区“上菜”,幸福就是让每个居民在离家门口最近的地方,感受到被关照的暖意。

责任编辑:白云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